在台湾演艺圈,她的名字曾短暂闪耀,却因家庭重担黯然陨落。2016年,一场追悼会上的争吵揭开了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:一位女演员因过度劳累倒下,抢救11天仍未醒来,91岁的母亲坐在轮椅上送她最后一程。
1966年4月18日,孟庭丽出生于台湾一个贫寒家庭,家中六个孩子,她是长女。父母收入微薄,靠打零工维持生计,家中常缺米少粮。她十来岁就挑起家务,洗衣、做饭、照顾弟弟妹妹,双手常年泡在冷水里,变得粗糙。
高中未读完,父母让她辍学,进入卫校学习护理。她每天背着书包,挤公交去学校,课后帮同学抄笔记换点零花钱。毕业后,她在台北和平医院当护士,穿着白色制服,推着医疗车穿梭病房,每月工资几乎全交家里,只留一点买面包果腹。
展开剩余81%1980年代末,她开始接广告模特工作,增加收入。拍摄现场,她穿着借来的礼服,站在聚光灯下摆姿势牛途网,导演要求她调整角度,她反复练习到深夜。1989年,一位导演发现她的潜力,邀请她试镜电影《中华警花》。
试镜时,她站在简陋布景前,念台词时手心出汗,导演却看中她的清秀外貌。1990年,她在片中饰演小角色孟李,标志着演艺生涯开始。此后,她转战电视剧,1991年主持综艺节目,穿着简单衬衫,站在舞台上介绍嘉宾,笑容掩盖疲惫。
1994年,她参演《香帅传奇》,饰演练霓裳,与郑少秋对戏。拍摄现场,她身着白色长裙,头发染成银白,站在山坡上迎风拍摄,导演喊“卡”后,她裹紧外套,蹲下揉腿缓解酸痛。这个角色让她小有名气,但片酬大多寄回家。
家人不断索要钱财,弟弟妹妹的婚礼、房子都靠她资助。她曾在咖啡店与朋友见面,桌上放着一杯没喝完的茶,朋友劝她少接戏,她只是点头,继续赶往下一个片场。
孟庭丽职业生涯共出演34部作品,2003年一年拍了五部剧。她在片场背台词牛途网,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剧本,导演要求重拍,她从不抱怨。无论主角还是龙套,她都接下,哪怕只有一秒镜头。
她曾在夜戏中穿着单薄戏服,站在冷风里拍到凌晨,工作人员递来热水,她接过后继续对戏。她的努力让导演认可,但身体逐渐透支。朋友发现她咳嗽不止,劝她休息,她只说“没事,拍完就去检查”。
2016年1月26日,孟庭丽在《加油!美玲》剧组拍戏。片场灯光刺眼,摄影机嗡嗡作响,她穿着戏服,站在雨中拍摄哭戏。雨水打湿她的脸,她擦去水珠,继续念台词。突然,她脚步踉跄,双手捂头,跪倒在地。
工作人员惊呼,导演冲上前,跪下为她做心肺复苏,按压胸部十多分钟。救护车鸣笛赶到,医护人员抬她上担架,她脸色灰白,呼吸微弱。现场道具散落一地,剧组陷入混乱。
医院重症监护室里,孟庭丽躺在病床上,连接着呼吸机,机器发出规律的滴答声。医生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,因长期劳累引发。护士每两小时为她翻身,调整管线,病房里弥漫消毒水气味。
抢救持续11天,从1月26日到2月5日,医生尝试多种治疗,血压仍不稳定。家人偶尔探视,站在病房外讨论费用,母亲坐在轮椅上,握着念珠低头不语。2月5日下午2时,医院判定她脑死,傍晚6时41分拔管,她正式离世,享年50岁。
追悼会于2月22日在台北第二殡仪馆举行。灵堂摆满白菊,焚香袅袅,孟庭丽的遗照挂在正中,她微笑的脸庞与现场沉重气氛形成对比。
91岁的老母亲被推到灵堂前,双手紧握轮椅扶手,泪水滑落脸颊。八位受她器官捐献的人列队鞠躬,手持鲜花致敬。他们中有人拄着拐杖,有人刚恢复行走,用低沉声音诉说感激。现场播放哀乐,朋友们低头拭泪,回忆她的敬业与温柔。
追悼会中途,弟弟妹妹们开始争执遗产。他们围着银行代表,争吵谁该分得更多,声音从低语变为争执,甚至推搡对方。宾客皱眉,气氛尴尬。孟庭丽生前积蓄仅几万新台币,无房产、无股票,平日省吃俭用。她住的房子是租的,衣柜里只有几件旧衣。母亲坐在轮椅上,盯着棺材,擦泪的手帕攥得发白。争吵声刺耳,覆盖了哀乐,让追悼会变得混乱。
孟庭丽的离世引发讨论,她的器官捐献让八人重获新生,网友称赞她的无私。她的故事揭示了家庭压力的沉重。她一生未婚,无子女,全部精力投入工作与家人。弟弟妹妹依赖她的收入,从不分担责任。她曾反抗,试图保留部分积蓄,但父母以家庭名义施压,她只能妥协。她在片场晕倒前,曾发社交媒体,写下“再坚持一下”,那是她最后的声音。
她的经历让人思考家庭与个人责任的平衡。社会应关注艺人健康,剧组需合理安排工作时间。她的善举激励更多人签署器官捐献协议。她的故事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牛途网,避免类似悲剧重演。
发布于:河南省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